露營、野餐、騎行:只要不待在家里,去哪都行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2-06-25 19:28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北京朝陽區與順義區之間,縱貫著一條河流,名叫溫榆河。河岸這兩年鋪上了草坪、綠道,環境整飭一新。今年開春以來,每個周末和節假日,溫榆河兩岸都像長蘑菇一樣撐起一頂頂帳篷,延綿數公里。市民們扶老攜幼帶著狗,在河邊度假。河畔開滿紫色的二月蘭,即將進港的飛機低空飛過,在河面投下倒影。清明假期,定居北京的歌手王嘯坤在抖音熱情地推薦過這里,“千萬不要再去那些人擠人的地方,路邊一停車下來就是,”他伸開雙手擁抱空氣,“真舒服,真舒服??” 東三環的亮馬河已經成了北京的塞納河,聚集著半個城市的年輕人;而東五環外的溫榆河畔,則是北京的上野公園,是家庭聚會的地方。 到了5月,北京有一陣取消堂食,來河邊野餐的人更多了。很多人連帳篷也不帶,只用一張天幕撐起一個下午的陰涼。更簡潔的人,就在河埂路旁支起簡易的爐子烤肉,或者坐在野餐墊上吃吃熟食。當精致露營、風格露營或野奢露營在各城市甚囂塵上之時,溫榆河邊的露營和野餐,卻既不精致也無風格更不奢侈,只跟“野”字沾點兒邊。此地的主流帳篷是三四百塊一頂的迪卡儂饅頭狀的快開遮陽棚,燒烤爐銹跡斑駁,沒有人舉著相機拍美照,也沒人對著手機直播。人們樸素地相聚在河邊,實在只是因為沒處可去了。 在這個單調的春天和初夏,旅行和聚餐都因疫情被暫時取消。到郊區去,到戶外去,成為城里人的肉體和精神歸宿。 作為旅行的替代,那些傳統戶外運動正在城市周邊的山野中興起,從愛好者群體拓展到普通市民。徒步、登山、騎行、攀巖、垂釣、探險??以及露營和野餐,有多少并未接觸過戶外的“小白”,在這一年春夏時節采購裝備,一身運動裝束,進入城市附近的荒野。 “此時不騎,更待何時” 5月下旬,黃國松騎著自行車走了一趟昌平慈悲峪線,繞十三陵水庫而行。此行主要目的是練習爬坡,100公里的路線騎下來,痛苦得“絕望”。這是他的爬坡初體驗,一個月前他才開始騎行。他并不熱愛騎車。 對他而言,騎行只是健身的替代品。5月,健身房因為防疫關門了,為了填補空下來的時間,并保持運動量,他入了騎行的坑。他的車是一位朋友前幾年留給他的二手車,3000多塊錢的入門款美利達公路車,通體漆黑。 黃國松更喜歡城市夜騎,晚上9點多出門,在城內騎兩個小時,行程四五十公里。有時從北邊的鳥巢騎到南四環,再沿中軸線直插回來;有時騎到西邊的新首鋼大橋,眺望冰雪大跳臺;有時在東城的胡同里轉圈。他從未見過如此反常的北京夜色,王府井、三里屯等繁華商圈燈光暗淡,但商場前的廣場上熱鬧非凡,像開運動會一樣,打網球、打羽毛球、跳繩、玩輪滑和陸沖板的都在揮汗如雨。三里屯太古里的廣場上,人們都穿著松松垮垮的運動服,“不像以前穿得光鮮亮麗,一群大叔舉著相機街拍,現在風景完全不同?!?/span> 騎行是4月以后在北京走紅的。當月上海因疫情全域靜態管理,寸步難行的壓抑通過互聯網擴散開來;5月,北京越來越多的小區遭遇封控。商場關門、演出取消、公園關閉、游樂場封閉、堂食暫停、學校停課??戶外活動成為最后的去處。黃國松清明節開車去郊區轉山時,山里人還不多,5月再去,騎行道上都快堵車了。來回100公里以內的妙峰山、戒臺寺、潭王路、黑山寨等線路上,滿臉興奮的“小白”比比皆是。 這個春天,騎行圈里彌漫著一種“此時不騎,更待何時”的情緒,擔心自己隨時可能被封控,所以趁著還能出門,趕緊騎車上路。北京騎行愛好者林好男今年4月的騎行里程接近1700公里,爬升1萬多米,雙雙達到7年騎行史的新高。4月之后,騎行組織停止召集集體活動,堅持上路的騎友要么獨行,要么以兩三人小規模團隊出行。林好男說,兩位騎友碰頭,會互相出示核酸證明,自證陰性?!艾F在不騎的話,可能過兩天突然就不能騎了,一種強烈的未知感和無力感催著你出門?!彼f。 閱讀和騎行是林好男的兩大愛好,在這個特殊時期,兩者都延伸出特殊的意味。他將閱讀看作是內心的流亡,而騎行則是外向的抵抗,后者更易被環境威脅。因此對他而言,在這個時間節點上,騎行的優先級要先于閱讀。 4月,在騎行房山“六石-紅井”線那晚,他跟同伴在漆黑如墨的山路上,借著前燈反爬松樹嶺回城。停在路邊休息時,同伴突然讓他抬頭看看?!翱匆姳倍菲咝橇藛??”同伴問。他給出了肯定的回答。這位同伴是在路上偶遇的,強烈拉攏他一起去紅井路。在林的計劃中,“六石-紅井”本該是兩天的行程,他加入了這個瘋狂的任務?!爱斕斓穆猛局?,他不斷聊起經過的村莊有何歷史變遷,太行山與燕山的形貌又有多大不同??”林好男回憶說,“重要的不僅是騎行路上遇到的有趣的人,還有它帶來的強烈暗示:保持樂觀,保持好奇,不要讓生活的疲乏與荒謬戰勝自己,至少要抵抗得更久一些?!?/span> 越來越多的日常行為被歸為“非必要”,作為旅行、聚會、聚餐、遛娃替代品的城郊戶外活動,就成為某種程度的必要。 “我覺得戶外會越來越熱,太多玩法還沒開發呢,徒步、登山、露營、騎行、越野跑、沖浪、潛水、帆船、槳板、皮劃艇、攀巖、攀山、滑雪、釣魚、高爾夫、騎馬??”說這段“貫口”的時候,李軒剛剛將新到貨的釣魚竿拆箱,在店里上架。他創辦的James outdoorlife戶外品牌店位于北京順義天竺保稅區,臨近首都國際機場,主營露營裝備,現在擴展到徒步、釣魚等品類。6月1日下午,一個小時之內,就有四撥朋友來到店里看裝備。 林虹也是朋友介紹過來的。那天下午3點多,她帶父母和兒子來到李軒的店里,他們家今年開始置辦露營裝備,已經買了“一室一廳”的帳篷、兩個床墊、折疊桌椅、爐具等,花費近萬元,這次想找幾把更舒適的椅子。這些東西差不多已經塞滿她家的SUV了,但她還想買一臺車載冰箱。 疫情后,她常跟朋友在郊區聚會,稱之為“荒野聚會”,有時也在朋友郊區的小院里開篝火晚會。初次買裝備時,她隨便預訂了一些,后來在朋友的專業指路下,換成了全套國際知名戶外品牌,一個800塊錢的桌子換成了1800塊錢的。她覺得疫情過后,露營也不會停止,裝備會一直用下去?!拔覀儧]在郊區買房,這些裝備相當于在郊區有了一室一廳,這么一想,還挺劃算的?!彼χf。 這是一個典型的中產之家,夫妻在大學當老師,有定期海外旅行的習慣。日漸殷實的經濟狀況,帶來上升的生活品質追求,當疫情攪亂了這一切,撕碎了旅行計劃,城郊戶外活動就幾乎成為中產生活的一項標配。 “表面上是露營、燒烤,背后其實是家人和朋友周末團聚的精神需求。同樣的,戶外運動也反映了大家探索世界的需求?!崩钴幙偨Y道,“這些需求不是懸浮的,是立得住的?!?/span> 戶外的理由:自由、孤獨與交互 5月17日,張清揚登頂了人生中第一座雪山——云南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她37歲,定居深圳,在互聯網公司擔任資深人力資源管理職位,也是一個9歲男孩的媽媽。那天天氣極差,向導說是罕見惡劣天氣,但她決意一試。此前兩次雪山之行她都止步5000米海拔之下,這次一定要突破極限。 最后幾百米,隊友們陸續下撤,決定性因素是手套。他們的手套都濕透結冰,繼續前行會凍傷雙手。而張清揚在標配的一厚一薄兩副手套之外,額外帶了一副厚手套,最終護衛她登頂。同行五人中,只有她抵達了刻著“5396米”的木牌。 為數不多的幾次登山,都遺憾地遭遇了壞天氣,她從未見過傳說中雪山之巔“一眼萬年”的美景??杉词故秋L雪滿天、霧鎖重山,在她眼里,已然是不虛此行的奇觀。 張清揚有三年戶外經歷。2019年5月,她跟隨領隊第一次涉足雪山,爬到4800米海拔時,狂風驟起,另一支隊伍中有人滑墜,領隊決定原路下撤。這次未完成的哈巴雪山登頂,是她戶外生涯的起點,此后一發不可收拾。她的戶外生涯在疫情兩年里見縫插針地起步,每個五一、十一和暑期,她都在戶外,登過四姑娘山二峰,完成了環青海湖騎行、洛克線徒步、梅里北坡徒步?!懊看螐膽敉饣貋?,我都覺得自己又版本迭代了?!睉敉馐撬秊樽约赫业降墨@取內在能量的新方式,“尤其像這次疫情,突然沖擊人們的日常生活,普遍焦慮的情況下,你需要源源不斷的動力。登山能給我這種動力?!?/span> 登山是最為經典的戶外運動項目之一。18世紀的歐洲,因探險和科考而生的登山、穿越和徒步,開啟了現代戶外運動。中國于1956年成立國家級登山隊,背負國家任務向珠穆朗瑪峰發起沖擊,而民間的登山隊遲至上世紀80年代才出現,中國民間戶外運動至今不過30余年歷史。 在深圳,登山正成為一項群眾性運動。深圳周邊并沒有千米海拔的高山,但疫情之后,深圳市登山戶外運動協會將周邊十座山峰打包成“深圳十峰”概念,鼓動起群眾性登山熱潮。在小程序里打卡十峰的人數已超33萬人次。深圳十峰上還出現了一支醒目的童子軍,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爬山,也有公司組織專門的兒童登山活動。山,成了“雙減”之后孩子們的新去處。張清揚9歲的兒子已經達成十峰全部登頂的成就,曾經分頭補課的小伙伴,現在時常在山里相聚。 被疫情激發的戶外運動潮,并非單純出于對大自然突然而來的熱情,首先是來自對行動自由的珍視,以及被壓抑的社交需求。疫情之后,人們突然發現城市生活的脆弱和狹隘,而廣闊的原野,蘊含著自由與生機。 2020年之前,張清揚常常去海外旅游,她覺得旅行是“由外而內”的過程,將看到的風景內化為記憶;而戶外運動則是“由內而外”,在與身體的較量和內心的對話中獲得感知,兩者對她都不可或缺。而在海外游停滯的幾年,遠離城市的戶外運動,實際上也成了旅游的平替。她說,一些東西喪失之后,才會發現它的可貴,所以現在有機會走出去的時候她都很珍惜。 對騎行新手黃國松來說,騎行不僅是健身的替代,同樣是旅行的替代。他是重度旅游愛好者,周末很少待在北京。疫情之后,他花4999元買了航空公司專門開發的“隨心飛”套餐,隨時搶票出門,半年里跨省旅行三四十次,飛遍大半個中國。最近半年他足不出京,但心里“每時每刻都想出去”,騎行只是無事可做時,不得已的選擇。 疫情讓生活陷入一種不確定的臨時狀態,出門這件小事變得重要甚至奢侈。此時此刻,戶外運動給予人的自由感,在反襯中被急劇放大。 “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城里很小的空間,當你騎到六環之外,會看到一個不像北京的北京。眼前的道路是無限延展的,那是一個自由的時刻?!绷趾媚姓f,當他晚上再騎回高樓大廈和紅綠燈的世界,反差感非常強烈,就像剛剛完成了一次旅行。他最初喜歡上騎行,是因為能快速地逃離日常生活。他是一名互聯網公司資訊編輯,每天坐班8小時,經常上夜班。只要跨上公路車,出走50公里,就能抵達一個開闊而陌生的地域。與其他運動相比,騎行只需要一輛車和一個好天氣,極具自由精神。接觸騎行之前,林好男的愛好是登山。他覺得騎行和登山各有動人之處,騎行比登山走得更快、更遠,與自駕相比,騎行又是以肉身進入自然,用全部感官接受自然的信息。 “身處峽谷,哪怕只是片刻,你便能感受到人類有限的感知和善變的臆斷。百年、生命、年代、春秋、晝夜、心跳,這些你熟知的時間標記在此處消隱無蹤?!庇骷伊_伯特·麥克法倫曾在英倫群島上尋找荒野,在《荒野之境》中,他如此描述置身荒野的感受。他接著寫道:“峽谷外那個充斥著商店、學院和車流的繁忙世界,似乎不復存在,就連我的家人、故鄉,還有碩果滿枝的蘋果園也被拋到了九霄云外?!?/span> 自由的另一面是孤獨。無論在雪山還是荒野,戶外運動多數時候都是一件孤獨的事。張清揚說,就像苦行之旅,只能跟自己對話,在克服困難中感受內心的變化。為什么會喜歡上孤獨的運動呢?她覺得,戶外運動讓她真切地感覺自己強大了起來?!斑@種強大是真實可見的,不是雞湯,當你憑借充分的準備和堅定的意志力,實現了看似不可能的目標,那種力量是很真切的?!弊鳛轭^部互聯網大廠的中層,這幾年的工作并不省心,她需要內在能量的支撐。 另外一些人則與她完全相反,走入戶外的動力之一就是社交。 十多年來,年輕人的社交性娛樂活動迭代了數次。一開始是雷打不動的“吃飯+唱K”;后來,桌游、密室逃脫、劇本殺等室內活動取代了KTV;現在,戶外運動因疫情和社交網絡走紅。北京徒步者CLUB俱樂部領隊徐思朋感受明顯:近兩年加入的徒步者,“從小紅書過來的不少”。社交網絡讓一些戶外運動火成了社交貨幣,在線社交日益熟稔的年輕人,其實正在逐步丟失線下交友的渠道,戶外運動成為一種新潮的補償。北京糖粉騎行俱樂部創始人雪靈則不無得意地說,糖粉俱樂部里已經結成了八對夫妻。 危險不可忽視 今年5月28日,一段妙峰山深夜飆車的視頻在網上流傳。夜色中,兩輛改裝汽車在狹窄山道上追逐,引擎聲震天。視頻傳開5個小時后,北京門頭溝警方控制了兩名嫌疑人。這段妙峰山山道在北京頗有名氣,是摩托車和自行車騎行圈里的經典線路,也是天然的段位標尺。 妙峰山上有一段21公里的上坡段,60分鐘之內爬完坡,為大神級別;60到90分鐘左右,是高手級別;90分鐘以上,算一般水平。2014年第四屆環北京職業公路自行車賽中,國際自行車聯盟將妙峰山坡段的難度定為“hc”,這是世界最高難度等級,官方蓋章讓妙峰山在北京騎行圈擁有了秋名山一般的地位。騎友們根據妙峰山坡段的成績為自己測定段位,騎友群發布招募啟事時,會注明是“休閑局”還是“大神局”——“休閑局”往往以社交休閑為目的,而“大神局”意味著這是以競速為目標的高手過招,將會苦不堪言。 這些戶外局大多由各項運動的俱樂部發起。北京戶外運動以民間自發組織為主,日常性地在京郊舉辦;而官方部門則會組織規模更大的活動,往往具有節慶性質。 疫情之后,北京徒步者CLUB俱樂部的微信群擴充了五六個,增員兩三千名,增速翻番?!皼]法兒去外地了,好多人就來徒步了?!北本┩讲秸逤LUB俱樂部領隊徐思朋說,北京各類徒步俱樂部、組織至少有100多個,北京徒步者CLUB群友就有近1萬人,是規模較大的一個。北京糖粉騎行俱樂部創始人雪靈說,北京成規模的騎行俱樂部至少有幾十個,成員三五百人,車店發起的俱樂部則有多達千人,而更小的團體和專項車隊更是每天都在生長,難以計數。 戶外運動暗藏危險,組織者時刻緊繃著弦。雪靈介紹說,騎行活動的準備非常繁瑣,要掌握路線情況和交通信息,要預判天氣的變化,還要了解每個參與者的體能、經驗和最近的身體狀態,“安全永遠是第一?!北本┩讲秸逤LUB則每次都會為參與者購買高額意外險。 周末到來前,北京徒步者CLUB在小程序里發布數條徒步線路的人員征集,每條線50人封頂,由領隊帶領,走向郊區。他們設計了一個強度公式,代入里程、爬升、路況、負重等數據,就能算出線路的運動強度,從而確定出休閑、初級、中級、大強度幾個等級,以分類招募徒步者。最近,他們規劃出一條名為“太行之巔”的大強度路線,串聯京郊2000米海拔以上高點,貫通140千米,計劃用時一天一夜,只有體能與經驗俱佳的高手方能參加。 大量新手突然涌入戶外運動圈,令資深戶外愛好者們喜憂參半,憂的是安全問題。 越來越多的戶外愛好者熱衷于拍照打卡,那些帶著濾鏡的照片和視頻,將“小白”們吸引到荒野之境,也帶至危險邊緣。去年,在深圳七娘山,一位登山者為了登高拍照,失足掉落100多米深的懸崖,救援隊找了兩天才找到遺體。深圳市登山戶外運動協會高級戶外教練謝孝軍當時就是救援隊的一員,他對以拍照為目的的登山行為深惡痛絕?!罢掌故窘o你的是最美的一面,但它不會告訴你,為了拍出照片你要經歷什么危險,有多少人摔下去過?!眱H他所在的救援隊,一年就要出動三四十次。 謝孝軍說,絕大多數登山事故都出自人的無知?!暗巧讲皇莾赡_走路而已,是個系統工程,希望大家能有這個意識?!彼麖娬{再三。去年6月,他帶隊攀登廣州從化一座幾百米的黃茶園山,途中起風下雨、氣溫驟降,還好他出發前提醒隊友帶了羽絨服,避免了失溫?!?月份在廣東要穿羽絨服,沒人能想到吧?”他每次登山都會帶一件薄羽絨服,以及雨傘、頭燈、手電筒,這些小玩意兒可以救命。 謝孝軍提醒,登山至少要四人成隊、兩人同行,切不可單獨一人?!氨确秸f一種很簡單的情況:你腳崴了,又沒有信號,怎么辦?如果有人同行,就沒問題?!彼ㄗh登山者都要參加專業培訓,很多登山多年的人都缺乏必備知識,沒遇到危險情況只是運氣好,“但你運氣不可能總這么好吧?” 騎行的危險在于速度,速度的快感與危險,只有一線之隔。無論在空曠的山路還是擁擠的城內,危險都相伴而行。在山里放坡路段,老騎手會沖到80公里時速,北京環路的汽車最高限速也就是80公里,謹慎的新手也會達到三四十公里時速。北京糖粉騎行俱樂部創始人雪靈親眼見過兩個騎手在山路上高速相撞,幸虧戴著頭盔,只造成輕微腦震蕩。資深如他,也只敢騎出三四十公里時速,但他見過膽大的新手飆得飛快,看得心驚肉跳。 而在城里,騎行的危險因素更多、更復雜。2017年,雪靈騎行時,前方一位共享單車騎手在路中央突然下車,然后推車向左逆轉,左后方的雪靈血壓飆升,瞬間捏死車剎。一秒鐘后,他已經躺在地下,左臂骨頭斷成三截。半年康復期內,他采用運動員的運動康復法,每天忍痛撐直胳膊,把剛長起來的組織撕開,避免“長死”。就像用刀子割自己,每天一次,他的胳膊才得以在康復后完全展開?!肮碇滥菚r候經歷了什么,”他痛苦地回憶,“所以我不希望任何人再經歷這樣的痛苦?!?/span> 康復之后,他就組建了騎行俱樂部,希望用自己的經驗教新手安全知識。人們往往將變速車騎行與共享單車或普通單車騎行等同,其實并不相同,變速車危險性遠遠高于普通單車,“如果你沒有形成肌肉記憶,速度起來后來不及操作,要么撞車,要么翻車?!倍鞘械缆芬巹澮膊⒎嵌伎紤]到騎行需求,專為休閑建設的綠道,往往將自行車拒之門外。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所長楊新苗前幾年跟主管部門交流,發現當時的共識是,綠道只服務于走路和休閑。近兩年情況正在改變,比如北京朝陽區正在建設138公里貫穿公園的綠道,可以騎行通過,“最近國家部委發布的8萬公里綠道政策里,就有騎行通過的說法了,當然還需要更多的部委來支持?!睏钚旅鐚Α吨袊侣勚芸氛f。 每一項戶外運動都有風險,即便是看似休閑的露營,也潛伏著失火、一氧化碳中毒、濕氣、漲水等危險。玩家一窩蜂涌入,但有效管理尚未覆蓋之時,正是亟須警惕的危險高發期。 2019年7月,印度尼西亞林賈尼火山2天1夜露營,凌晨3點起床沖頂火山口,海拔3200米。攝影/閆皓白 充分準備、量力而行、逐步進階,新手應該循著這一路徑投身戶外運動。雖然對裝備有深深的迷戀,但李軒并不提倡做“裝備黨”,他對戶外新手的建議是:先走出去,從野餐開始。就像溫榆河畔的“迪卡儂式”露營者,在長安街上,也不乏相約掃一輛共享單車夜騎的人,同樣快樂。 李軒覺得,當下的戶外文化仍有明顯的模仿痕跡?!捌鋵嵞闩獋€蛇皮袋野餐也行,不用在乎別人怎么想,自由一些,返璞歸真一些,不要輕易被那些照片給‘勾引’?!?/span> 如今,戶外文化被舶來自西方的幾項運動所框定,要知道,那些主流戶外運動和休閑方式的誕生,均與彼時彼地的自然環境、社會發展乃至精神面貌直接相關。歐洲的戶外運動是冒險精神的外化,美國的露營由房車普及直接拉動,日本人對帳篷的親近,則與應對多發災害而鍛煉的生存技能一脈相承。 戶外本是一個無限廣闊的空間,在中國傳統中,亦能追溯到對山水田園的天然親近。文旅專家、美學內閣創始人莫克力有一個縹緲的期待,或許中國也能發展出更親近我們自身的戶外方式,比如采摘和勞作,她笑著說,“因為我們來自農耕社會,勞作會讓我們產生親切感和安全感?!?/span> 【中國旅游網版權聲明】原創內容版權歸本站所有,如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旅游網"或"www.ct.cn"并附文章鏈接,需確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錄和轉載的第三方內容,本站無法保證其真實性,亦不代表本站觀點和立場,版權歸屬原媒體及作者,如有版權異議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 27日,同程旅行發布《2022年暑期夜游報告》(簡稱“報告”)。數據顯示,7月以來,同程旅行平臺上以“夜游”為關鍵詞的搜索量翻倍,其中周末“夜游”搜索量最高,較日?!耙褂巍彼阉髁吭鲩L超兩成。報告指出,從用戶關注區域來看,江蘇省、湖北省、浙江省、廣東省、海南省成為5個最關注景區夜游的省份。此外,對不少有旅行需求的用戶來說,白天“宅”酒店、商場,晚上景區夜游、城市夜游成為暑期出行“標配”。報告顯... 每到周末或假期,一些城市的老街和古跡邊,多了一支支“考古”游隊伍。他們不是簡單地在網紅打卡點走馬觀花,而是像考古學家一樣,深入城市的角角落落,探尋文化歷史,閱讀街道和建筑背后的故事,品味城市風情,將旅游體驗帶入更高階段。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種新潮的“城市考古”隊伍中。1. 閱讀城市 “城市考古”游不是專業考古,而是以考古的精神,透過表面景觀,探尋城市背后的發展變遷?! ∩虾?,擁有上千... 今年,露營猶如一陣熱風,席卷各大城市,成為人們消費體驗的新載體?! ∩缃幻襟w上,露營作為流量模塊,與它有關的話題總是呈指數級增長?! 《奶斓纳虾?,城市年輕活力的集中體現,恐怕也離不開露營。濱江綠地、公園草坪、商場廣場、農場林間,經??梢妿づ?、野餐。從帳篷、充氣墊、燒烤架,到露營燈、氣罐爐、打火石,從烹飪器皿到潮流穿搭,從文體活動到游戲互動,似乎都能“露營化”?! ÷稜I究竟有什么魅力,讓城市... 2021年新增0.49萬家,同比減少53.96%。7月,文化和旅游部發布了 2022 年上半年國內旅游數據情況。根據國內旅游抽樣調查統計結果,2022 年上半年,國內旅游總人次 14.55 億,比上年下降 22.2%。其中,城鎮居民國內旅游人次 10.91 億,下降 16.6%;農村居民國內旅游人次 3.64 億,下降 35.4%。分季度看,其中一季度國內旅游人次 8.30 億,同比下降 1... 黃山景區預計今年數字藏品營收有望突破2000萬元。疫情以來旅游景區收入受到一定的影響,很多景區通過直播、電商、推廣文創等形式增添旅游項目收入。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近期旅游景區紛紛通過與數字藏品平臺合作,發行數字藏品來增加景區收益。今年以來,泰山景區推出“泰山系列數字藏品”,黃山景區發行“迎客松系列數字藏品”,曲江文旅推出“中國年迎財神”等數字藏品,棗莊臺兒莊古城景區推出首款數字藏品《臺兒莊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