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 京滬獨占鰲頭天津重返前十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2-07-06 14:25來源:央廣網 6月30日,華頓經濟研究院在上海發布2022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 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南京、蘇州、武漢、成都、天津高居前十位,重慶、無錫、寧波、濟南、長沙、青島、鄭州、合肥、福州、西安居第十一至二十位。與上年相比,武漢前進一位,超過成都居第八位,天津時隔三年再次進入前十,寧波、青島兩市位次進步明顯,長沙、鄭州、西安三市位次退步較多。莆田居第100位,本年度無新晉百強城市。 百強城市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0.44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54萬億元,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170.91萬億元,經濟總量占全國的比重長期穩定在70%以上,穩經濟保增長促發展主戰場地位不可替代。百強城市全社會研發投入合計達2.13萬億元,占全國的87.22%,40個城市的研發投入強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高質量發展主引擎作用不可替代。百強城市共有高校2012所,博物館3413個,醫院18,426個,床位398萬張,94個城市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93個城市的建成區綠化覆蓋率超過40%,高水平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責無旁貸。 中國百強論壇秘書長田曉紅發布并解讀2022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 京滬引領的“2+6+9”一線城市格局層次分明 北京(95.23)、上海(91.38)連續八年綜合得分以及軟硬經濟指標穩居前兩位,且綜合得分遙遙領先排名第三位的深圳,軟硬經濟指標發展最為均衡,發展質量最高,是絕對的中國超級一線城市。深圳、廣州、杭州、南京、蘇州、武漢6個城市綜合得分在70分以上,除深圳、蘇州兩地軟經濟指標排名落后硬經濟指標較多外,其余城市軟硬經濟指標發展都較為均衡,是真正的中國一線城市。成都、天津、重慶、無錫、寧波、濟南、長沙、青島、鄭州9個城市綜合得分在60分以上,軟硬經濟指標發展基本均衡,成都、濟南、長沙、鄭州等省會城市硬經濟指標發展相對落后,無錫、寧波、青島等非省會城市軟經濟指標發展相對落后,補齊發展短板弱項進入真正中國一線城市的潛力和空間巨大,是中國準一線城市。 江浙領先,鄂皖強勁,東北、西南態勢尤需關注 在省際格局中,江蘇(13個)、山東(13個)、廣東(8個)、浙江(8個)和福建(8個)上榜城市數量居前5位,江蘇(100%)、福建(88.89%)、山東(81.25%)、浙江(72.73%)和河北(54.55%)上榜率居前5位,廣東、四川等省份省域內兩極分化的狀況仍未得到改善。 江浙領先優勢明顯,除各有一個上榜城市排名下降外,其他城市排名均保持穩定或不同程度上升。湖北成功擺脫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三個上榜城市位次均有提升(武漢上升1位,宜昌上升6位,襄陽上升8位)。安徽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合肥上升1位,蕪湖上升3位,滁州穩定在第81位。值得特別注意的是,西南、東北地區上榜城市排名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其中哈爾濱(下降15位)、南寧(下降13位)、柳州(下降13位)、遵義(下降11位)和貴陽(下降10位)位次下降最為明顯,是下一階段制定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應重點關注的地區。 百強位次競爭激烈,濟合湖三市成績耀眼 在2022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上,有44個城市排名上升,36個城市排名下降,位次競爭依舊激烈。濟南連續兩年晉級后今年再進一位,居第14位,穩坐省內綜合經濟實力頭把交椅,文化、衛生指標發展突出,軟經濟實力居全國第9位。隨著“攜河北跨”戰略的深入推進和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全面破局起勢,濟南的硬經濟實力可望快速提升。合肥連續四年排名上升,已由2018年的第31位躍升至2022年的第18位,科教指標進入全國前10位,科創引領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之路值得各市學習和借鑒。湖州軟硬經濟指標齊頭并進,成功進入全國50強,居第46位,位列浙江省內第7位,環境指標高居全國第3位,走出了一條綠色低碳共富發展之路,這一模式值得推廣。 全面協調發展漸入佳境,部分不協調亦不容忽視 做大做強做優、全面均衡發展的城市發展理念得到越來越多的城市認可,以紹興為代表的一批百強城市對標百強指標評價體系,扎實開展系列補短板強弱項工作,軟硬經濟指標實現全面協調發展,城市綜合經濟實力不斷提升。但同時也要看到,部分城市發展不全面不協調的狀況依然存在。 茂名(GDP總量排名第76位)、湛江(GDP總量排名第82位)、周口(GDP總量排名第84位)、曲靖(GDP總量排名第89位)、商丘(GDP總量排名第99位)和駐馬店(GDP總量排名第100位)六市GDP總量排名處于前100位但未能進入百強榜單,今后應特別重視軟經濟指標和人均量指標的協調發展。鄂爾多斯(綜合排名第32位)和榆林(綜合排名第54位)軟經濟指標排名落后于硬經濟指標最多,排名差距達56位和67位,且差距較上年還在擴大。加大對科教文衛等領域投入,將經濟實力優勢轉化為全面發展動力,提高城市綜合經濟實力、持續力和抗風險能力,顯然是這兩個城市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此外,廈門(綜合排名第26位)、珠海(綜合排名第37位)和鎮江(綜合排名第48位)衛生指標排名均在90位之后,發展短板明顯,影響城市綜合實力進步,應予以特別關注。 發布會上,華頓經濟研究院院長、中國百強論壇主席沈晗耀以“發揮百強城市龍頭作用,帶動國民經濟全面振興”為題發表演講,建議采取“三大一改”四項戰略舉措,百強城市主動作為,全力扭轉經濟下行態勢,全面振興中國經濟。 一是百強城市發行產業鏈消費券帶動大消費。產業鏈消費券是由地方政府主導,對區域內常住人口直接發放,促進消費增長和產業鏈循環的“準貨幣式”消費券,具有特定產業鏈、特定區域、特定時間三個特點。特定產業鏈,即在消費端發放,在生產端回收,沿著產業鏈向上流動,從而拉動整條產業鏈上的需求增長。特定區域,即具有地域性,只能在發行城市區域內使用,且消費者所購買產品的產地必須為發行城市。特定時間,即在一定時間內(三年左右),由地方政府統一在生產端以人民幣現金等方式回收。正是因為具有以上三個“特定”特點,產業鏈消費券短期內能起到大幅提振經濟的作用,并可引導經濟進入長期良性循環,且由于產業鏈消費券的發行和使用可按照正常價格誘導出相應數量的商品生產和消費,因而不會帶來通貨膨脹風險。 二是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帶動大投資。當前我國整體經濟發展略顯疲態,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有利于構建美好宜居城市,還能起到振興經濟“先手棋”的妙用。除傳統“鐵公機”外,要重點加大對以地下綜合管廊為重心的城市防洪排澇、污水處理、防災減災、公共衛生應急等基礎設施建設,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大數據中心為主體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更新項目建設。在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方面,要緊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發展趨勢,大力發展以科創研發、科技教育、文化娛樂和醫療健康為主要內容的第四產業??苿撗邪l產業是核心,是創造和生產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的產業,會對現有產業進行新陳代謝,從而推動經濟快速發展??萍冀逃?、文化娛樂、醫療健康是科創研發的兄弟產業,是“育人”產業,可以培育出更高素質的人。 三是以城市群間合作發展飛地經濟帶動大協作。在城市群聯動發展過程中,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可在經濟相對欠發達的城市設立飛地產業園區。對經濟相對發達的飛出城市而言,一方面可以獲得飛入地的成本優勢,解決土地和勞動力短缺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加速自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更多聚焦于高新技術的產業化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l展。對于經濟相對欠發達的飛入城市而言,可以在飛地產業園區建設中完善自身基礎設施建設,獲得發達城市前沿的科學技術、優秀的管理經驗、雄厚的資金和豐厚的發展成果。這對于縮小區域城市間差距、助力實現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顯著的意義。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持續簡政放權。建議中央進一步簡政放權,賦予百強城市,特別是前三十強城市更大的項目發展權,除涉及國家安全、生態環境和市場壟斷外的其他投資審批事項實行備案制,以便更好發揮百強城市的龍頭效應和城市群內經濟發展的聯動效應。在各城市內部,市級政府也要對區、縣一級政府及企業和市民進行相應的簡政放權,增強經濟主體決策的主動性,特別是放手大力發展具有城市煙火氣的民生經濟和引領新興經濟的科創研發產業。 據悉,為大力倡導“做大做強做優、全面均衡發展”的城市發展導向,華頓經濟研究院自2015年以來連續八年組織編制年度“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榜單以上年度GDP總量排名前110位的地級及以上城市作為年度入圍城市,按照其硬經濟指標(權重0.618)和軟經濟指標(權重0.382)綜合得分進行排序,取前100位作為年度百強城市。硬經濟指標由GDP、儲蓄和財政組成,軟經濟指標由環境、科教、文化和衛生組成。各單項指標分值由其總量分值(權重0.5)和人均量分值(權重0.5)綜合而成。 按照GDP總量指標確定年度入圍城市名單倡導城市要不斷做大,加入人均量指標倡導城市要不斷做強,考量軟經濟指標則是倡導城市要不斷做優,“做大做強做優、全面均衡發展”的城市發展導向與“五個文明建設”和“五大發展理念”高度契合,可以更加全面、科學衡量一個城市在經濟、社會、科教、文化和生態等方面的綜合發展水平,也為城市全面發展提供了新的對標框架,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認可。 【中國旅游網版權聲明】原創內容版權歸本站所有,如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旅游網"或"www.ct.cn"并附文章鏈接,需確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錄和轉載的第三方內容,本站無法保證其真實性,亦不代表本站觀點和立場,版權歸屬原媒體及作者,如有版權異議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批準發布一批重要國家標準。其中,《旅游度假區等級劃分》《旅游廁所質量要求與評定》為在原國家標準上修訂,《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等級劃分》為旅游行業標準升級國家標準?!堵糜味燃賲^等級劃分》國家標準于2010年頒布,2011年正式實施,在推動各地度假業態發展,促進旅游業轉型升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國共有國家級旅游度假區45家,省級旅游度假區631家。新修訂... 暑期游的熱鬧為旅游從業者帶來了喘息機會,但他們并不能就此從焦慮中走出。一直以來,暑期都是傳統旅游旺季,今年夏天,多地放寬跨省游限制,行程碼摘星,旅游專列納入跨省旅游“熔斷”機制。在近期出臺的一系列相關助企紓困、消費刺激、疫情精準防控等政策的支撐下,暑期旅游市場熱鬧起來,也讓期盼已久的旅游從業者等到了“回血”時機。疫情以來,旅游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擊,面對挑戰,有人離開,有人堅守。留下的旅游從... 攜程平臺用戶主動搜索露營或與露營相關的關鍵詞的頻率在快速提升。2020年,是文旅產業和部分文旅人的轉折點。這一年,在某境外游服務平臺擔任高管的朱顯不得不進入“躺平”狀態。而當他看到身邊的朋友開始打算創業之時——有人準備開民宿、有人準備開咖啡館,他也組建了一個七八人的團隊,走上了創業之路。但開始,他一頭霧水?!拔也恢牢覀円鍪裁?,只是想先圈住一幫創業小伙伴?!敝祜@說,隨后,他帶著整個團隊去西... 不再“堵哭”,景區需要服務升級。今年夏天新疆游客暴增,游客“擠爆”的背后,是行業恢復的信號,也反映出旅游業提質升級的內在需要?!?00公里路開了8小時”“夏塔古道騎馬要等兩小時”“導游不夠,馬都不夠了”……今年夏天,新疆因游客暴增引發諸多現象頻繁登上各大網絡平臺熱搜?!豆と巳請蟆酚浾邚男陆S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獲悉,今年6月,新疆全區接待游客2392萬人次,環比增長66.39%;實現旅游收... 根據2019年的數據,富裕階層在訪日游客中的占比不到1%。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7月27日報道,在日本經濟從新冠疫情中恢復正常后,如何大量吸納外國游客將成為課題。日本思考將全球超富裕階層吸引到日本。報道說,由于新冠疫情,包括中國人在內的訪日游客“蒸發”,給日本旅游業造成的傷痛難以愈合。如果不從現在就將日本打造成富裕階層青睞的國家,就難以實現真正的正?;?。自民黨廣報本部長河野太郎表示:“這項工... |
|